【數學教學】
完成了兩週的數學領域教學,從「分與合」到「物件的長短」,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小朋友互動,讓我更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思考模式,思考該如何「教」,才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孩子聽懂。
以下,是我針對教學前、過程、後所整理的反省與心得
(一)教學前-找出重點與難度
教學務必掌握重點,透過教學前對教材的研讀,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與課程內容的連貫關係,掌握當節課的教學目標,並以此為核心,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此外,找出教材中的難度,更是教師教學前的重要工作。我在進行「比長度」的教學時,特別向學生強調「對齊」與「拉直」的觀念,以澄清學生比長度的概念;並且,事先找出課本中容易犯錯或誤解的地方,在上課時加以強調也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二)教學過程-實物操作與練習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程度都有落差,所以我認為,教師必須思考課本的內容是不是最好的引導或教學方式,而且,在注音符號運用還不是很熟悉的狀況下,孩子常常會搞不清楚題目在問什麼,導致寫錯答案。再者,一年級的孩子,在認知發展階段屬於具體運思期,對於抽象的概念並不清楚。所以,我會在上課本內容之前,以教具讓孩子看到具體的物體,依尋教學目標實際操作,引導出詳細的解題及思考過程,更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來加深概念的養成,也讓孩子學習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過,可能會使上課的秩序變的紊亂,這是必須考慮及改善的部分。
(三)教學後-作業批改與評量
作業為協助學生學習及評估學習成果的方法之一,我從批改學生作業當中,發現學生最常因為不了解題意或沒看清楚題目而答錯,並不是真正不會寫,在訂正的過程中,只要帶著學生看題目,照著他的思緒一步一步解題,讓學生說出答案,他們馬上就會了,所以,一年級的孩子是需要陪著他做功課的,家長的角色同時顯的重要,也顯示多元評量的重要。
然而,多元評量的要義並不在於「多樣化」,而是評量方式與評量目的與內涵的「適配性」,學生的聰明才智會在不同的地方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要思考,評量量什麼?真正符合教學目標的評量方式才是有效的多元評量。
- Nov 24 Fri 2006 22:39
5.【數學教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