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師簡訊中推薦的一本書
在離開台北冷靜之後
翻出教案比賽得獎的金石堂禮卷
買書啦~

是10年前嗎?
當時玫玫在課堂上述說著天安門事件
推薦著暑假閱讀書目
說實在
當時壓根沒什麼歷史情懷或憂國憂民之情
只為著一股崇拜
在金石堂買下了"王丹獄中回憶錄"
呼嚕嚕地看完了
然後呢 似乎得到了一顆金沙糖

雖我非愛書人士
但曾有過的想法
要有一大面的書櫃
(還要是移動式的)
其中一大櫃
全部擺放跟"老師"相關的書籍
可不是教育 心理學那些
而是故事 散文類的小品
有空拿出來感動一下 也是很好
只是 那面書櫃牆 還很遙遠

"好像 學校就應該像這樣
每個人都笑咪咪地嗨來嗨去
美好的事情隨時在發生"
我喜歡這句話 也是我的想法
正因為這樣
一直以來 鍾愛小型學校
我並非熱愛或主動交朋友的人
但只要身處在一個環境裡
便希望能認識所有的人
至少 可以這樣開心地嗨來嗨去
在永建 讓我有這樣的回憶
當你能時常投以微笑
便能在別人的臉上 感受到你的善意
對老師 對小朋友 都是如此

"多少孩子欠的就是這句話:
沒關係 老師等你"
這句話讓我很溫暖 很溫暖
求學過程中 沒遇過太艱難的挫敗
唸書考試不就這樣 想來似乎不痛不癢的
直到接觸到老師的舞台
我知道自己欠缺這樣的同理心
想來盧師是否有先見之明
上大學的那年去台南找她
對我說:當老師 要記得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
我一直記得

"讓我們猜想 一個經過研討會訓練出來的孩子
與一個被要求安靜聽課的孩子
當他們同時來到高中也同時去聽一場演講
恰好也坐在一起
你認為 舉手發問的會是哪一個
你認為 他們之間的差異 僅僅是一首之舉而已嗎?"
不禁讓我想起 我和老友林岑
從小到大在教室裡一起上課
老師在前面講
我負責認同點頭 她則負責舉手嗆老師
哈 長大後談起此事
其實我們都認同彼此(或許我羨慕她的程度居多)
她說:我們都是會讓老師留下印象的學生
妳負責給老師安慰 我負責給老師刺激動力!
(以上案例 僅止於遇到用心認真的老師而言)

關於閱讀
很抱歉 我真的不愛看書
12歲以前就應該看的世界文學名著 童話 寓言...
空白!! 好像都在看楊麗花和鄉土劇
開始看課外書的記憶
是從初一甘導半逼迫我們寫心得開始培養起的
書櫃裡躺了好一陣子的書 也都是中學時期留下的
如果 我從小習慣閱讀
我深知那樣的美好與重要
但 "怎麼讀 讀什麼 跟誰讀 何時讀 何處讀 讀成什麼"
得好好的思考與規劃

書中還有好多值得探討的議題
運動 請假授課備忘單 成績評量 責任感 認同與世界觀...
就寫到這吧 勾起太多回憶了...

簡媜
我喜歡閱讀她的文筆
我享受文字呈現的畫面及色彩
自然流暢地描述人生的應有的幽默感
(超有"point" 不斷地噗ㄘ笑)
在不同的章節
表達的是一種人生觀
正面 積極 自信的
我並非完全認同或體會筆者所述
但的確刺激了我ㄧ些想法
不是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
而是人必須要有知覺
要保持自覺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for what? for who?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什麼?
用不著太執著
在現有的位置 做能做的事吧!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推薦給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